pg电子官网

基因组所“小内含子进化机制研究”获新进展相关论文在《PLoS ONE》杂志宣布

  近日,在pg电子官网副所长、pg电子官网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于军研究员的指导下,该重点实验室博士生王大鹏通过对人类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的比较剖析,进一步证实了两种DNA组分特殊效应在人类基因组中的保存,使该研究组延续十几年的小内含子基本功效和进化机制研究获新进展。相关学术论文在《PLoS ONE》杂志宣布,并且被GenomeWeb网站推荐为每日精�。―aily Scan)。

  内含子是真核基因组的重要和必须组成部分,并且它在mRNA的加工、选择性剪接和核外运输等历程中发挥着精确且庞大的作用。在基因组进化研究中,尽管内含子并没有像编码区域一样受到足够的重视,但越来越多证据标明内含子和它们的序列受到潜在功效相关的自然选择作用。

  此次博士生王大鹏等的发明:泛起在长度规模为88-124nt上的小内含子的删除/插入比值要高于50-86nt;另外,泛起在GC含量(鸟嘌呤和胞嘧啶所占的比例)小于65%的小内含子上的删除/插入比值要高于GC含量大于65%的。进一步发明这两种效应可以在某种水平上得以区分可是并不可完全独立保存。这可能是因为一些GC富集的小内含子在长度上受到较弱的纯化选择,而在GC含量方面受到了较强的正选择。

  该研究结果标明,在差别人类群体中,小内含子的长度和GC含量都受到某种自然选择(适应性选择或者负选择)的作用而坚持在最适值四周。这些结果为“突变力”模型提供了证据:偏离最适合长度值的小内含子更容易爆发插入删除突变。区别于在果蝇中发明的“选择力”模型,揭示了脊椎动物这一分支中小内含子的进化动力学特性,强调了小内含子的潜在的功效重要性,为后续的各物种小内含子功效研究的实验和生物信息研究涤讪了理论基础。

  全文请拜见: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17945

图:插入删除数目和比值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